作者:李戈 核稿:韩继明
为提高医学院师生新冠疫情期间的常态化防控防护意识,6月21日晚19:00-22:00,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岳昌武教授、周小燕教授、樊霞副教授利用腾讯会议为17、18、19级全体研究生和部分老师做了三场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会分别由基础医学院院长杨彦玲、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岳昌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米志宽主持。
岳昌武教授报告的题目是《SARS-CoV-2及新常态下COVID-19防控》。他从新冠病毒的生物结构、类型及特性入手,为老师和同学们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新冠肺炎症状、传播途径、核酸检测及意义,就疫苗开发和药物治疗进行详实讲解。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的防控措施以及众志成城的防控态度,并提醒大家仍要做好防护措施,切忌掉以轻心。
周小燕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新冠肺炎期间的心理与干预》。伴随着疫情在武汉的爆发,到世界的大流行,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不同人群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和情绪反应。周小燕教授从发生的不同案例导入,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标准、精神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并从生物、心理、社会层面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对心理精神疾病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更规范的进行干预,对其在临床工作中,全面的评估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樊霞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面对疫情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思考》。在报告中,樊霞副教授详细讲解了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两个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强调社会因素更为重要。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一般可分四期: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期和转归期,病原体携带者传染疾病的风险;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和“Z”字传播三种。最后,樊霞副教授还讲述了传染病的防制措施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四个分级、六个特点及处理原则。
通过此次报告,师生们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发病机理,核酸检测及意义,疫苗开发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方面的认识又更进一步,为后期新冠肺炎常态化的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