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1001)
一、学科学位点简介
基础医学(Basic Medical Science,BMS)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本学科通过从宏观到微观层次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揭示人体与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为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培育学科、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学科、陕西省普通高校扶持学科、延安大学博士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利用陕北地区的特色医药资源,在感染与免疫性疾病机制、药物开发、肿瘤发生机制、组织损伤与干预、神经科学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已形成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和医学神经生物学等六个学科方向。其中医学遗传学是延安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延安大学重点扶持学科,生理学和组织胚胎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本学科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和延安市科技创新团队各 1 个,有延安大学生物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延安市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延安市微生物药物创新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延安市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延安市慢性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目前有硕士生导师 37 人,在研各级各类课题 10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事业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能胜任基础医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 通过学习及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及团队精神,身心健康;博学多才,具备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阅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公安司法机关从事教学、科研、疾病诊断防治或司法鉴定工作。
三、培养年限
研究生培养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年限范围为 3 到 5 年,通常为 3 年。未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一般延期 0.5 到 1 年,不得超过 2 年。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入学后进行一个半月的实验室轮转,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同时进行相关生物安全知识和科研道德培训。
第一阶段(第 1 学期):集中学习理论和实验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进行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基础医学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二阶段(第 2-6 学期):课题实施阶段,包括各自研究方向的综合训练, 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实验室训练,课题研究综述,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与实验教学等。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学术交流与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包括政治和外语类课程,由研究生处组织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由各学位点组织开设。
1.政治理论课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4]2 号),结合国内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基础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学时,2 学分)(应在该门课程中, 特别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然辩证法概论(18 学时,1 学分)。
2.外国语课
外国语课程开设“外语阅读”(3 学分)和“外语写作”(3 学分)两门, 并根据入学外语分数分层次开班,一般第一学年修完。外国语课程酌情实行免修制。
3.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具体课程见附表)
基础课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必修课按二级学科专业开设。
4.选修课(具体课程见附表)
选修课按开设课程对一级学科支撑度开设。
5.其它培养环节
其它培养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学术讲座、讲习班、讨论班)、学位论文工作(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阶段性研讨与预答辩)、实践活动等。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应作书面记录并撰写心得体会;参加实践活动(一般为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应撰写总结报告。上述材料通过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提交导师审查,所在培养单位负责审核认可。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环节应有记录和结论。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硕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应参加校级(地厅级)以上单位或本学科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不少于 3 次。
六、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学分对应的标准学时数为 18 学时。单门课程学分设置不得大于 2 学分(外语课程除外)。
研究生应修满 3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28 学分,实践环节 2 学分。具体要求见表附件: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其中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9 学分;以基础医学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修够 5 门,8 学分;
以 6 个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根据本学科要求选择,修够 3 门主干课,6 学分;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至少修够 3 门,5 学分,其中跨二级选修的硕士课程不少于 2 学分。
七、课外阅读与科研计划
基础医学学位点研究生文献阅读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必须阅读一级学科下论文 50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100 篇,并建立读书报告制度和学术沙龙制度,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做读书报告不少于 3 次,参加学术沙龙不少于 3 次,由导师和导师组负责对其考核和评价。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学术报告不少于 10 次。
八、开题报告及答辩
基础医学学科要求在第 3 学期末对硕士生举行集中开题答辩,由基础医学学科统一组织开展公开开题,并组织校内外专家不少于 5 位进行考评(其中校外专家至少 1 名,临床相关专家至少 1 名),开题答辩通过后至少 1 年,硕士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本学科学位点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在其所在的二级学科范围内选择和开题报告评分不低于 75 分(百分制)方可进行开题。
九、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由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出综合评定意见。基础医学学科应在第 4 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工作,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 决定研究生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由基础医学学科统一组织开展公开中期考核,并组织校内外专家不少于 5 位进行考评。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完成规定的学分后, 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由导师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生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课题可行后,在导师指导下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和研究共作内容,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研究工作由导师指导,研究生独立完成。
十一、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应在培养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 授予硕士学位。
基础医学学科点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 2 人,至少 1 人为校外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职务的具有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本领域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含导师)5 人组成, 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 3 人,校外专家不少于 1 人。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考核,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决议,经不记名投票表决, 方可提出建议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评定意见。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自2019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正式发行的CSCD及以上本领域学术刊物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1篇)论著(申请答辩时需见刊或在线正式发表,且研究生为第1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发表成果必须以延安大学医学院为第1署名单位,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排在前面的为第1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1署名单位。导师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但不能低于基础医学统一要求。导师排名第一作者,研究生排名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同研究生为第1作者;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并列第1作者(文章有明确标注研究生为并列1作,且并列第1作者人数不多于3人)发表当年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SCI期刊论文,视同研究生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并列第1作者(并列第1作者人数不多于3人,),导师为共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不低于前三),发表当年影响因子5.0以上的SCI期刊论文,视同研究生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并列第1作者(并列第1作者人数不多于5人),导师为共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不低于前三),发表当年影响因子10.0以上的SCI期刊论文。视同研究生为第1作者。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
时间 |
相关人员 |
入学报到 |
每年 9 月(详见通知书) |
研究生办公室 |
师生见面会 |
报到后的第 1 月 |
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研究生辅导员 |
科研道德培训 |
报到后的第 1 月 |
相关老师 |
实验室轮转 |
9 月 15 日-10 月 31 日 |
研究生工作秘书 |
选择导师 |
报到后的第一个月 |
院学位委员会 |
进实验室 |
第 2 学期—第 6 学期 |
导师 |
开题 |
第 2学期末(6 月的第 4 周前) |
导师 |
中期考核 |
第 3学期末(1 月的第 2 周) |
基础医学专家组 |
学位论文答辩 |
第6学期 |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
申请学位 |
学校学位委员会召开开始前 |
院学位委员会 |
毕业典礼 |
毕业当年6月份 |
学校相关部门 |
注:申请学位时发表的论著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
十二、主要文献研读目录
1.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类
中文期刊: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解剖科学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微生物细胞、遗传学报、中华医学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现代免疫学、病毒学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外文期刊:Developmental Dynamics、The Anatomical Record、Anatomy and Embryolog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 Physiological Reviews 、Physiological Genomics、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CELL、Cell、Immunity、Cancer Cell、Structure 、Current Biology、Neuron、Developmental Cell、Molecular Cell、Chemistry & Biology、Annual Revlew of biochemistry、Nature
Medicine、FASEB JournaI、EMBO Journal、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十三、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及答辩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
成立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除对课堂环节进行督导外,对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及答辩考核全程进行督导。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
开课学院 |
备注 |
公共课 (9 学分) |
1071901 |
英语 1 |
54 |
3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071902 |
英语 2 |
54 |
3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07190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
107190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基础课 (8 学分) |
10010001 |
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与科研方法 |
36 |
2 |
1 |
考试 |
医学院 |
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
10010002 |
医学统计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03 |
医学生物学技术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04 |
医学细胞与分子 免疫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专业必修课 |
解剖学与 组织胚胎 学 |
10010005 |
高级解剖学 |
36 |
2 |
1 |
考试 |
医学院 |
|
10010006 |
神经生理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07 |
高级组织胚胎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免疫学 |
10010008 |
免疫学新进展 |
36 |
2 |
1 |
考试 |
医学院 |
10010009 |
肿瘤免疫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10 |
抗感染免疫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病原生物学 |
10010011 |
高级病原生物学 |
36 |
2 |
1 |
考试 |
医学院 |
10010012 |
药物微生物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13 |
微生物基因组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医学遗传学 |
10010014 |
医学遗传学 |
36 |
2 |
2 |
考试 |
医学院 |
10010015 |
分子遗传学 |
36 |
2 |
2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16 |
药物遗传学 |
36 |
2 |
2 |
考查 |
医学院 |
医学神 经生物学 |
10010017 |
神经生物学 |
36 |
2 |
1 |
考试 |
医学院 |
10010018 |
神经生理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19 |
临床解剖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病理学与 病理 生学 |
10010020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进展 |
36 |
2 |
1 |
考试 |
医学院 |
10010021 |
肿瘤分子病理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22 |
病理诊断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公共选修课 (每个专业至少选 5 学分,*为各专业方向必选 课,#为非必修专业方向的任选 课) |
10011023 |
生物医学仪器分析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
10011024 |
医学生物信息学 |
18 |
1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25 |
现代组学技术 |
18 |
1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0026 |
高级细胞生物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27 |
分子医学实验技能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28 |
临床生理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29 |
临床解剖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30 |
肿瘤分子生物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31 |
分子病毒学与细菌学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10011032 |
专业英语 |
36 |
2 |
1 |
考查 |
医学院 |
实践课 (2 学分) |
1071909 |
专业教学实习 |
36 |
2 |
4或5 |
|
医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