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党建工作  学科建设与科研  学生工作  下载中心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概况 
 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培养 
 导师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正文
护理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022-05-07 13:0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护理硕士

105400

一、专业领域简介

护理硕士授权点于2014年获批招生,下设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临床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临床心理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护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基地条件优越。选聘优秀师资67人,其中专职教师35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9人;兼职教师32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8人,依托直属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联合共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基地”,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院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现已招生96人,就业方向主要为医院和高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奉献,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2.能牢固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护理学专业常规技能操作。在临床上逐步培养具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护理专科技能,具有合格的临床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3.了解国内外前沿动态,具备独立处理临床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技能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能力,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及带教。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临床护理循证调查分析能力,进行护理科研研究立题,独立完成一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医学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科研工作,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计算机处理。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学位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临床护理;临床心理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临床护理

以护理实践特色为指导,将护理实践融入到临床护理教育培养中,主要研究临床护理实践,从而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四个研究方向。

2.临床心理护理

培养具有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护理心理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临床心理护理的科学方法,开展心理应激与疾病护理,临床护理中心理评估与咨询技能,精神疾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人际沟通技巧与能力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3.社区护理

为了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使护理服务由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将护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开展研究社区中老年、妇女、儿童、精神疾病、慢性疾病、残疾人康复、临终患者提供家庭医疗护理服务中的理论与实践。为社区护理事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为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服务机构提供人才保障。

4.老年护理

培养具有护理理论和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老年护理的专业领域,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普查、慢性病照护、尊严与舒适生活、临终关怀等,探索利用护理手段、方法、措施专门研究解决老年人群老化及健康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中有重要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培养方向设置应具备以下条件:有与行业(事业单位、企业)共同建设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有一定数量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职教师,研究生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有符合特定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能开设所需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数量充足、职责明确、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

各专业领域根据本专业教指委最新指导性培养意见设置学分。

总学分

课程学习

专业实践环节

体育教育环节

美育教育环节

劳动教育环节

34

≥19

≥12

1

1

1

六、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参与学术活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5学分)

1071911

英语1

36

2

1

考试

外语学院


10719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71914

中央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

18

1

1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础课

(4学分)

10510101

医学统计学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10540001

高级病理生理学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专业必修课

7学分)


10540002

高级护理实践

36

2

2

考试

医学院


10540003

高级健康评估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临床护理


10540004

内科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2

考试

医学院

31

10540005

外科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2

考试

医学院

10540006

儿科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2

考试

医学院

临床心理护理

10540007

临床心理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2

考试

医学院


社区护理

10540008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2

考试

医学院


老年护理

10540009

老年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2

考试

医学院

选修课(3分)

10540011

临床心理学

36

2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12

护理理论

36

2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13

循证护理学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29

全科医学导论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10801

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16

临床流行病学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17

护理研究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18

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6

2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19

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40020

护理学科前沿讲座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40021

批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10814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23

公共卫生与预防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40024

传染病学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10103

医学科研设计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40026

康复护理学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体美劳教育环节

(3学分)

1071918

体育教育环节


1

1-6

考查

医学院


美育教育环节


1

1-6

考查

医学院


劳动教育环节


1

1-6

考查

医学院


实践课

≥12学分)

1071909

护理临床实践


12

1-6

考查

医学院


七、专业实践

1.临床能力训练

第一阶段:基本临床护理能力训练( 12个月)

1)临床轮转: 轮转内、外科病房、以及ICU等科室,在高年资带教老师指导下,在病房从事责任制护理工作,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学习。对各种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都要严格训练,力求内、外科护理基础扎实,护理病历和记录书写完整、准确、清楚,各种技术操作正规、准确、高质量,及时完成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培养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掌握内、外科各系统典型常见病的观察及处理。科室轮转出科时应有学习小结,并由带教老师写出评语,并进行出科考核。

若学生在入学前已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则根据学生特长,结合本学科特点和需要可缩短轮转时间,重点进行某专业(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心胸外科、骨科等)的专业定向培养。

2)时间安排:共计12个月

 1)内科:轮转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共计6个月。

 2)外科:普外科、胸外科、 ICU等相关科室,共计6个月。

第二阶段( 12个月专科实践, 6个月课题和毕业论文)

1)结合第一阶段的病房护理实践工作情况,第二阶段( 12个月)主要根据课题要求进行专科护理实践,要求到相应的专科病房进行深入的临床实践(例如骨科病房、糖尿病病房等),由导师具体制定专科护理实践的学习和工作安排计划。专科护理实践结束后,应进行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考核。

2)第二阶段还应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在进行科研期间,应参加科内教学查房、小讲课、读书报告会等专业学术活动每周一次。毕业前的半年主要进行课题资料收集和毕业论文撰写。

2.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协助医院护理教研室或病房带教老师作好医院护理教育管理或病房实习护士的示教、管理、参加个案讨论。通过参加教学实践,让专业学位硕士生了解学校教育的要求,熟悉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掌握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具体方法。

3.学术活动

定期参加前沿性学术讲座及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或院内外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等),包括由硕士生主讲的各类学术讲座或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通过参加学术活动获得1学分。

4.体育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学院定期组织的体育活动,活动每月至少2次,由学院活动组织者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5.美育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学校、学院组织的有关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各种相关的活动,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由活动组织者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6.劳动教育(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劳动,每学期至少2次,由活动组织者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八、学位论文环节

1.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之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和身体状况等内容。

2.开题报告及答辩

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重点放在科研基本功的训练,从文献阅读、综述撰写、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资料整理、统计处理到论文撰写,能掌握一整套科研工作的方法。在导师指导下,第一阶段即要求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献综述,要达到发表的水平。在第二年临床工作期间,应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进行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根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可包括三种:研究报告、病例分析或系统评价。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查阅文献、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践中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与护理实践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应对促进护理实践的进步、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论文的选题力求实用性、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导师及导师小组应指导帮助硕士生,深入临床护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明确研究方向。硕士生在第三学期末应和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具体题目,进行开题报告,设计研究计划,按期(每周一次)向导师和导师小组汇报。

2.论文质量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硕士生应按规定在第五学期末进行中期汇报。学位论文应研究目的明确;综合运用护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等对文献资料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能提出独立见解; 论文字数不低于2万;论文书写格式符合要求;科研结果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3.论文评阅

论文初稿完成后应经过导师和导师小组的严格审阅,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

4.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和导师小组同意后,方可推荐答辩。在答辩前先由学院组织预答辩,修改通过后,再正式进行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延安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延安医学院 
地址:中国·延安·杨家岭
电话:0911-2332299  邮编:716000